江西: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建設邁入全國第一方陣
實現教育現代化離不開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和條件。如何以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建設,近年來,我省不斷加大投入,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推動教育現代化建設邁入新的發展階段。2018年,全省基礎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可喜成績,“三通”工程建設進入全國第一方陣行列。
上饒縣華壇山鎮彭家塢教學點距離縣城40多公里。上午10點,錄播教室里,同學們正利用“空中課堂”和縣二小的音樂老師進行同步課堂學習。農村學校音體美教師普遍缺乏,開課不齊全,“空中課堂”的使用讓這個難題迎刃而解。目前該鎮四個村完小、八個教學點,共58個教學班,實現了“一體機”和“班班通”全覆蓋。
彭家塢教學點進行的“空中課堂”這一同步教學形式,得益于上饒縣大力開展的騰訊智慧校園建設,它帶來的最大便利就是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目前,彭家塢教學點與縣二小、煌固小學、石人小學結對共建,師生之間通過視頻、語音和文字等方式實時互動、遠程授課,山區孩子與城里學生共享優質教育。通過觀摩在線課堂,農村學校教師的教學水平也得到提升。上饒縣教體局黨委書記、局長 馬煥斌說,目前,全縣中小學基本實現了寬帶網絡“校校通”,全面實現了多媒體教學設備“班班通”,依托騰訊智慧校園基本實現了師生網絡空間“人人通”。城鄉教育差距進一步縮小,教育信息化正助推教育均衡向優質均衡發展。
智慧校園建設帶來的不僅是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還有教學管理的變革。在景德鎮,景德鎮一中充分利用市教育云平臺中的新高考走班教學管理模塊開展試點,借助這一系統,學校管理部門從容應對新高考管理中遇到的選課、分班、排課、管理、考試、評價等諸多繁瑣問題。在每個班級門口,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塊智能班牌,學生通過人手一張的智能卡可以實現電子簽到、課表查詢、信息展示等功能,輔助教師更好的組織和管理課堂教學。景德鎮第一中學校長施剛義告訴記者,有了這個平臺,在選課方面,學生擺脫原有的線下選課模式,可以通過手機、電腦選課、學校實時查看選課結果統計,通過選課指導進行初選,平臺會自動快速統計并動態分析出可能出現的各種選課模型。在分類編班方面,選擇相同的學生盡可能的安排在一起教學。
2018年,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可謂是亮點頻頻:南昌市依托28所市屬學校和14所區屬學校,建立了各學科知識點、成績分布等學情數據庫,促進教育從經驗管理走向數據管理;九江市將“智慧教育”納入“智慧城市”發展戰略,順利完成了“教育數據中心”“教育信息化指揮中心”等工程項目驗收;撫州市將教育信息化建設項目列入市政府重點工程,教育信息化項目建設總預算8646萬元,由市政府分年度統籌安排。
據統計,截止2018年底,我省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99.13%,位列全國第五;教師空間開通率91.76%,列全國第五;學生空間開通率82.75%,列全國第三;多媒體教室占普通教室比例92.7%,列全國第11。在全國教育信息化應用活動大賽上繼續保持領先成績;“贛教云—直播”“贛教云—教學通”的廣泛應用,為我省中小學教師進行信息化常態教學提供了保障;省教育城域網、專遞課堂、智慧校園等重點工程建設穩步推進。教育信息化的融合創新,為教育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