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痛點”才是電子班牌進校園的關鍵
在學校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電子班牌是不可或缺的設備之一,它不僅擔負著信息展示的任務,更是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校的交互窗口。目前,一些學校已經引入電子班牌,但在實際應用中效果不佳,其問題就在于沒有找到校園信息化建設的“痛點”。
一、認識缺乏高度
校園的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公認的趨勢,智慧校園的概念也頻繁被提及,不過在實質性認識方面學校之間表現出參差不齊的局面。尤其是在普教類學校,對于信息化的認知還停留在表面皮毛,這一點從電子班牌的應用上就能窺見一斑。科曼君在走訪普教學校時發現,電子班牌更多的被作為了校方信息發布的終端,是一種單向應用。在學校管理者眼中,電子班牌最大的作用就是展示校方在信息化建設中的“成果”,這顯然是劍走偏鋒。
二、缺少優質產品
受智慧校園建設趨勢的誘惑,市場上開始大量出現電子班牌產品,從少人問津到火爆異常,市場的快速發展也暴露出了短板,那就是優質產品的缺乏。一些所謂“電子班牌”只是強硬的灌輸了科技概念,卻沒有科技內核,甚至就是大尺寸的平板電腦,電子班牌應該實現的功能在此類產品上是絕對無法完成的。
三、鮮見優質系統
從實質上來講,電子班牌并不是一個獨立的終端硬件,它應該是整個智慧校園平臺中的一份子。不過,在現有的電子班牌產品中,大部分采取的是獨立系統,需要人工將信息考入電子班牌后臺,不僅耗費了人力,也失去了其交互功能。以科曼為例,它將電子班牌與智慧校園云平臺上的其他系統打通,校方不僅能夠通過班牌發布信息,學生還可以通過電子班牌查詢自己的課程安排,教師可以利用電子班牌查詢學生考勤情況,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交互使用。
由上不難看出,電子班牌要想發揮其核心作用,要想真正走入校園,找到信息化建設的“痛點”需求是關鍵,也是信息化與校園深度融合的需求。